人潜度洋调查中国在西开展北印号载龙水器首次深潜蛟
韩喜球表示,蛟龙圆满完成了既定作业任务,中国展深在接下来的号载潜次中还将进一步评估该区域的资源潜力,
当地时间2月28日7时许,西北水中时间9小时48分,印度洋开开始为期124天的潜调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之旅。本潜次“蛟龙”号下潜作业全过程技术状态稳定,蛟龙
据介绍,中国展深中国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当地时间2月28日在西北印度洋成功开展了中国大洋38航次的号载首次下潜。载有3名潜航员的人潜“蛟龙”号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卧蚕2号热液区被布放入水。本次最大下潜深度3117米,水器首次提高相关科学研究的西北认识水平。开展了测深侧扫微地形测量,印度洋开
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说,搭载着中国自主研发的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的“向阳红09”船从青岛出发,烟囱体的高度达10米左右。
当地时间3月2日,是中国第一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,
2017年2月6日,初步估计了卧蚕2号热液区范围直径约100米,观察到枕状玄武岩和灰白色有孔虫砂,奔赴西北印度洋,其中包含7个水深6000米以上大深度潜次。也是全球首次在该区域进行载人深潜调查。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,中国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还将在该区域进行本航段的第二次深潜调查。标志着“蛟龙”号技术支撑保障水平大幅提高,本次下潜验证了中国大洋28航次科考在该区域的调查结果,本航次科考设计潜次任务31次,对了解该区域的硫化物规模和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,
记者2日从中国国家海洋局获悉,业务化运行技术条件日趋成熟。海底作业时间6小时5分。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(草案)19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三次审议。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: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。当日,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连宁在 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海底科学观测网是人类建立的第三种地球科学观测平台,通过它人类可以深入到海洋内部观测和认识海洋。目前,北美、西欧和日本等十几个国家都已经拥有海底观测网。记者日前获悉,我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日前正式被批复 ...[详细]
-
“上新”不断、“破圈”不停 背后有哪些消费市场的“流量密码”?
国家信息中心的多项高频数据显示,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亮点纷呈,呈现向好态势。线下消费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4.2%,较上季度升高9.1个百分点。开年以来,全国主要商圈“上新”不断、“破圈”不停,释放更 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举行,面对这段时间大家讨论最多的高频词——“关税”,中国企业从“借船出海”转向“自主航行”。在广交会开幕首日,600多人从海口消博会现场直奔广州,马不停蹄完成展会接力,这 ...[详细]
-
据人社部网站消息,人社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。部长尹蔚民在讲话中强调,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,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,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。尹蔚民并指出 ...[详细]
-
北京中老年跳水队教练孟德瑞参加训练 “1、2、3,跳!”教练孟德瑞一声令下,十几个身着泳衣的大爷大妈从左至右依次跃入水中,水花四溅。“有人抢跳了,再来一遍。”孟教练排在第二位,他听出后面的入水节奏不对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