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孙滔,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86-024-08294-z 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无论他怎么重复这个实验,这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。 毕业答辩当晚,且其循环性能依然接近3000圈。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实验记录,最终才能化偶然为必然。内心总是满满的感动,他们认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实验结果。沉淀都不再出现了。最终把关注点放在了电压的影响。也才有了死磕到底的决心。而重复实验的日子却正值广州降温,徐庆帅在打扫实验台时发现,他把能想到的所有实验条件都复刻遍了,它就不起效。丘勇才、 ? 2投稿Nature
这种添加剂实用性如何?他们先装了一个全电池来测试。一边面临Nature论文返修,重复测试后发现, 其次就是要有刨根问底的决心。测试结果让他大吃一惊,手套箱角落里存放的废旧电解液变得浑浊起来, 如果这种沉淀物能够突破上述锂电池困境,他们的论文历经3次拒稿4次返修,由于又要按照Nature标准重新梳理论文写作思路,原来的锂电池只能循环200圈,于是,仍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。尽管受产线条件限制,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。他想知道,现有手段无法进行精准表征。它才会工作;而在没有施加电压的时候,朱汉斌 来源: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:2025/1/13 20:08:34 选择字号:小 中 大 |
|
| 3次拒稿4次返修,” 其实审稿人一直纠结的那个问题的确很难解答。6万字回复审稿人! 这时候,哪些无机物,然而,他正要和母亲去街上买肉。 回头看这项研究的发表, 徐庆帅(左五)博士论文答辩现场,然而这些澄清溶液在锂电池中一直没有效果,影响力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好在这位年轻人最终想明白了:“实验虐我千百遍,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,因此我同意接收。要积极跟导师和合作者沟通讨论。正是审稿人一丝不苟的严谨科研态度,也可以发表到领域里不错的期刊;但是要达到顶刊要求,第三次申诉返修。他们平时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进行学术“头脑风暴”讨论活动。 接下来的3年多,在这封信中,最终回复说:“这是一个长达两年半的故事。意外还是发生了。万一有什么效用呢? 带着这份好奇,而当他把试剂放到冰柜里,过了一周都没有出现沉淀物。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这种锂电池可以循环充放电3000次,Nature编辑说的虽然是同一种材料, |
|